科技成果转移转化
0471-4992411
(一)冶金多晶硅太阳能电池
2011年3月,内蒙古大学与内蒙古日月太阳能科技责任有限公司联合,用包头山晟新能源公司与中科院半导体所合作研制的冶金硅片,进行太阳电池的研制.本着适合产业化、优化工艺,改善质量、降成本、减少能耗、与常规化学法电池的生产相容的设计原则,对电池的表面光学系统进行工艺研制及优化,引入短时间酸腐蚀制绒和多层减反射膜工艺,为提高电池的少子寿命,改善电池的整体性能,合理进行双面短时间磷吸杂工艺。研制出的冶金多晶硅太阳电池的平均效率达16.52%,电池的平均FF因子达到78%,平均开路电压为628mV,电池的平均光衰减低于0.1%。与国内其他单位对此类工作相比,本成果的技术水平和电池的电性能都位于领先行列. 本成果的优点在于生产成本低,经济效益明显,电池的光衰减和12伏反向漏电低,生产过程与常规化学法电池的生产相容,有着很好的产业化前景。目前本成果已获得两项国家专利,通过了呼和浩特市科技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,获得呼和浩特市“十二五”工业与高新技术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资助。
(二)食用菌种质创新与高效栽培技术集成
食用菌是大型真菌,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消费者,能把锯末、作物秸秆的木质素、纤维素、畜禽粪便等人类和家畜难以利用的有机垃圾(或副产品)分解、利用、转化为营养丰富、味道鲜美、保健功能食品。近年来我们先后引进和选育出双孢菇、白灵菇、杏鲍菇、猴头菇、鸡腿菇、平菇、白金针菇、香菇、蟹味菇等20多个食用菌新品种。利用棉籽壳、玉米芯、麸皮、米糠等农作物废弃物作为基料栽培食用菌,既能变废为宝,又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。生产采菇后的废培养基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,可做燃料或肥料,再返回农田形成良性循环,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。结合生物物理技术和常规微生物技术,我们在菌种资源创新、保藏、生产性能测定、栽培技术与产品加工以及野生珍稀食(药)用菌资源驯化(草原白蘑)等方面有新的突破。以此技术为核心,创办食用菌产业园,将是集现代农业、生物工程技术、现代管理和品牌建设为一体的新型农业,具备规模化、集约化、产业化、品牌化等鲜明特点,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和要求。其优势包括工厂化的高效生产及可复制性、自动化生产与远程控制信息技术相结合、农作物秸秆的循环及综合利用、新型节能温控技术的应用,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显著。
榆黄菇